close



一個成功的活動,是在於參與的成員能夠將活動中的感動轉化成為實際改變的行動。


除卻紀錄活動的感想之外,羅浮伙伴在活動過後呈現了更多樣的實際改變和行動,他們是發自內心想要去完成這些事,也明白要完成這些事並沒有所謂的假期。


就像他們在旅行報告當中所呈現的那樣,當我們把所有的時間和計畫交給這三個年輕伙伴自己去決定,他們已經開始具備了真正自主自理的成熟態度。

年輕人的事,由年輕人自己去決定;羅浮的問題,由羅浮自己去面對。


從行義階段的懵懂外放到羅浮階段的沉穩內斂,這一段路看著他們走了快三年……,幾乎就要忘記,再過幾個月,他們就要振翅高飛。




活動的第一天,打掃廁所的課程設計,源自於「掃除道」,這是由日本鍵三秀三郎所提倡的清掃哲學-「凡事徹底」與「感恩惜福」,在清掃的過程,尤其是人人聞之卻步的廁所打掃當中,嘗試體會放下身段的謙虛、知福惜福、容易感動,以及心志的磨鍊。


掃廁所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大事,卻可以從這樣的過程當中看見自己處事的態度,當你必須克服心理障礙手拿菜瓜布或是水砂紙低頭刷洗便盆馬桶,從抗拒到接受的心理轉折,刷洗過程中看見平時忽略帶過的細節,彷彿看見那些一直存在卻從不曾認真面對的問題,這些被置之不理的污垢,經年累月之後成為難以刷除的頑垢。










我們身上那些難以根除的劣根惰性,不正是如此?


分享活動時播放的影片,很早之前就已經在團部落格裡發表過,現在在小徒弟的部落格裡也可以看見。


「專注」一直是我們欠缺的修為之一,每當一個指令或是一個任務開始執行的時候,不夠專注往往讓我們吃了不少虧,也讓我們浪費更多時間在補救上面,今天你的不夠專心只是失去獲得遊戲當中的分數,將來你已經習慣的不專心將會讓你痛失許多應該被抓住的機會。


專注,可以讓你少走冤枉路。


面對著交錯分割的電網時,想著該如何順利把伙伴平安送到另一端,第一回合的討論,我們用許多玩笑的發想去面對這個問題,想掩飾早已被認定為「不可能」的逃避心態,寶貴的時間過去,結果是一無所獲,想想我們對於「時間」的態度,不也正是這樣不懂得珍惜。


一直認定不可能,任何的機會都會在這堵高牆前被擋下。


反倒是當我們願意朝著「可能」的方向思考時,才發現面對同一件事情用不同方向思考,所得到的結果竟會有如此大的差異。


所以我們讓啾啾安全過了關。





那些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換個角度來看,最大的困擾是破除心裏認定的那個「不可能」,所以我們認為,小隊沒有時間一起討論,小隊員無法團結起來,進程無法完成,畢了業之後無法再持續參與……,會不會有更多的可能?


事情不會因你改變,我們只能改變面對事情的心態。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既然山不會朝我走來,那麼我只好朝著山走去。


活動第一天僅有的兩個服務員忙的分身乏術,一個是必須同時負責行義與羅浮兩團課程的我,一個是必須負責事務工作還必須兼任課程的偉平,對他來說,要完成這些工作其實是強其所難,如果不是超過了負荷極限,他不會主動要求最後一天的早餐準備工作是否能由其他伙伴代勞,也不會在課程實施的過程當中,出現了當機的狀況……


各位,如果你深知事情背後的真相,在當下你應該為他感到不捨。


他一個人負擔了何止一個人應該負擔的工作?


但是,你有沒有聽到他抱怨?







累垮伙伴不會是我們任何一個人的本意,但會不會是我們的無意加諸了太多的工作在某些伙伴身上?如果十個人都把自己能做卻不做的事同時加諸到一個人身上,有什麼理由讓一個人去承擔十個人「無意」丟出來的責任?


但不可否認的,新一代的服務員正是要跳脫過去羅浮思維的時候,到了這個階段,「主動」與「負責」的態度必須更被彰顯出來,而不再是需要被不斷「耳提面命」的時候,服務員階段的做事態度,取決的是行義以及羅浮階段的習慣養成,既然已經戴上服務員肩章,就不應該還存有依賴的心態,如果心態沒有隨之改變,自我責任感的賦予沒有增加,這個戴上服務員肩章的肩膀,其實還只是個沒長大的羅浮。


世代交替的日子終會到來,除非這個團消失在這之前,時時刻刻要做的準備是為了延續這個團,而不會是為了放棄這個團,可是如果準備不是那麼積極,當這個團交付到你手中的時候,你還是不知道該把手裡的舵轉往哪個方向。


做好準備,才不會措手不及。



老舊計算機(Key Punch)活動所給你的訊息並不多,但每一句都是完成這個任務的關鍵。


每次你們提出疑問,回應給你們的其實還是那不變的「一個定義,三個規則」,其實答案都在裡面,但你總覺得說的不夠詳細不夠清楚。


現在的你一定知道,在那「一個定義,三個規則」當中確實已經涵蓋了所有必要的資訊,可是當你在聽第一次、第二次或是第五、第六次的時候,有沒有真的「認真思考」每一個字句的內容和意義?


我們平日對於訊息的接收方式,是不是也像這樣?


如果真的認真去思考了,還需要加油添醋的說明嗎?


如果認真思考了,發現問題的時候,你才能提出對的問題。


如果認真思考了,你不會上課前才發現事前花時間準備的課程完全搞錯了方向。


而團隊面對一個任務的過程,也正如這個遊戲的過程。


團隊要決定如何「檢查」這個計算機之前,總得知道這個計算機是什麼樣子?










要進行團隊討論、計畫之前,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釐清問題是什麼?接著確定有哪些規則和限制,然後才會進入到討論的過程裡,也就是PDCA


這是一個管理學的問題分析解決流程。


P
Plan),指的就是計畫,根據任務的目標擬定具體的執行計畫。


接著進入到DDo),也就是實際執行,實際去做的階段。


然後是CCheck)的檢查與確認,依照執行過程的經驗對整個計畫進行檢討和確認,分析問題。


最後就是AAction),處理這個計畫的結果,意思就是把分析出來的問題討論出改變的方式,然後更新計畫的流程和內容。


你可能會經過好幾次PDCA的循環才能獲得一個完成任務的最佳方式,這就像是我們在檢查計算機的過程當中,不斷釐清問題、討論問題、試做、檢查過程、再提出問題、再討論、更新檢查過程……,最後達成團隊的最佳成績。


這就是PDCA的過程,也是形成SOP(標準作業化流程)的基礎。


我相信你們都能從這個過程發現到團隊討論的重要和必要性。



這並不是第一個傳遞這個概念的遊戲,事實上我們一直都這麼做,只不過當遊戲結束,這樣的問題解決方式也隨著遊戲結束而結束,無法帶到實際小隊運作當中被應用,或是當你想這麼做的時候,就已經被你所以為的「因為不在同一個班,所以小隊沒有時間討論」這個不可能所擋下了。


所以,小隊進步不了,成長受到限制。


本來能夠把時間花在加深對這樣概念的練習和探討,不過我們反倒是在「知道」和「開始去做」之間徘迴。


為了一個可以克服的不可能,付出的是成長遲緩的代價,而這樣的成長速度,足以讓我們失去更多的機會,包括這個團的延續。


現在能做的,應該做的,都要在當下去做,不要等到錯失機會,回不了頭,才在遺憾當中怨嘆自己不夠積極,不懂珍惜。


第二天的野炊,算是在一片手忙腳亂當中度過,原定的兩個小時,被延長為三個小時,生火技能不夠純熟是導致的原因之一,最大的原因恐怕還是來自於小隊分工的問題,同一個時間若是要處理許多問題,應該要將所有問題依照輕重緩急來逐條處理,擔任隊長角色的伙伴,要依照所須處裡的工作以及所有的人力做適度的調配,更應該時時注意是否有人力分配不均的狀況,比方在野炊時間,還不算「緊急」的帳棚問題是不是需要馬上被處理?或是需不需要帶開那麼多人去處理?最應該先被注意的炊事問題,又怎會只留下一個人負責?炊事時,不足的柴火問題是不是獲得解決?在沒有解決的狀況之下,是不是連帶造成已經燃起的爐火熄滅?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總不可能所有的人力都處在一個滿檔的狀態,當下閒置的人力可以做些什麼事,可以視狀況進行調配,而非總是所有事情都只能「一窩蜂」去做。


其二就是對於「時間」的重視度,兩個小時的野炊時間絕非不夠,而後面追加的時間其實也不需要一個小時,許多零碎時間其實可以做很多事,開始收拾、整理炊事場地、討論小隊事務、練習進程技能,但是當小隊員聚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是用聊天來打發時間,尤其是在用餐時候,小隊伙伴天南地北談天說地無可厚非,但是要注意時間是否就在這種鬆懈下來的狀態之下被謀殺掉,尤其是沒有人去注意時間問題而提醒大家的時候,這個天就會難以節制地被「聊」下去,而這些被耽誤掉的時間,就被轉換成為無法充分睡眠和休息的元兇。


很多乍看之下無關緊要的生活細節,幾經輪迴,其實到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有時還會拖累到全部的伙伴。



二年級的行義伙伴在這段日子,尤其是研習營前後,或多或少都能體會到當初三年級伙伴的處境和心情,有人解嘲說:「這都是報應。」無論如何,你都能夠從學弟妹身上看見過去的自己,看見當年的不成熟,感受當年的不成熟所帶給別人的困擾,但是相對的,你也可以從學長姐身上看見未來的自己,看看一年後的自己可以是什麼模樣,那可能就是你應該努力的目標,你不會「忽然自動」成為這樣的人,而是必須再經歷更多的考驗和磨練。

你可以自己決定要回過頭,或是往前走。


當你充實了內心,就不再那麼需要華麗的外表來掩飾內心的空虛,外表可以透過打扮呈現出你想要的格調,但發自內心的改變而外顯的氣質卻是假裝不來的。


當你是個聯隊長,你可能需要戴上聯隊長肩章才能彰顯你的角色,也能可從舉手投足之間發散的成熟度讓人感覺到與眾不同。



一個人,一盞燭光,一張曼陀羅,一首輕柔音樂,短暫的時間裡,讓你回歸到和自己獨處的時刻,在干擾最少的狀態之下,去傾聽自己的聲音和呼吸,整理自己的思緒,沉澱不安定的靈魂。


從廣場望去,點點搖曳的燭光照映著一張張年輕稚氣的臉龐,你們或坐或躺,開始享受這平凡又奢侈的時刻,說它平凡,是因為它很簡單,而且我們曾經有擁過這樣的時刻;說它奢侈,是因為那需要一群伙伴的陪伴和時間的蘊釀,而且對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那已經是個回不去的年代。

平凡即是珍貴。














童軍訓練的價值,最終還是會回歸到個人,團群伙伴只是催化劑,是幫助你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元素,你在團隊當中所成長的、學習的,最後都是為了讓你能夠去面對自己的未來。


每個人都知道,一個活動的結束其實是另一個開始,然而開始的是新生活或是舊生活,端看個人意志力和決心而定,活動只是提出理論以及透過活動設計來讓你看見這些理論落實實施之後所能引起的效應,當你回歸到活動之後的現實生活,能將這些理論透過實際運用被驗證和實行,然後將這些心得和經驗內化成為能力、智識的一部份,才能讓一個活動的價值被最大化。


帶領和設計活動的伙伴,更應該要檢討、精進,才能將活動設計的能力昇華成為改變我們這個團群的重要力量。


企鵝村的第22年,要更精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fscout1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