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事隔將近半年的時間,那場水災留下的傷痕還是清晰可見…,施工的重機器具揚起的漫天沙塵,在塌陷崩落的巨石山壁面前卻是顯得那麼渺小,而人影,更顯的微不足道。
坍塌的擋土牆像是人們曾經為他層層抹上的濃妝,序列井然的外表把應該大口呼吸的土地包覆的密不透風,這場大雨把一切打回了原形,然後人們又運來一車又一車的砂石水泥,打算繼續重現那已經被習慣的灰白容顏。
還在修復的道路只能容的下小巴通行,限制了大型遊覽車的進入,相對制約了觀光客群的湧入,昔日總是人聲鼎沸的奮起湖,而今人群卻是稀稀落落。
被過度消費的奮起湖,重現了許久不曾看見的謐靜優雅。
被雲霧包圍的山城小鎮,迷濛了旅人的視線,溽濕了髮絲臉龐。
三五成群漫步在林道小徑,讓人不得不在忽隱忽現的視野裡搜尋昔日相似的畫面,也是這樣一路說說笑笑,身上沉重的背包,壓抑不了興奮高亢的心情。
好幾年過去,能一起上來和願意一起上來的人變少了,偶爾相約一起上山,也是寥寥幾人為了探訪在這裡認識的友人,聽那一說再說的故事,或是憑弔被遺落在這裡的記憶。
如果我們都不再來,就再也沒人記得那個被埋下的時光寶盒。
難得的團旅行,讓我們有機會帶著這群伙伴踏上這個有太多說不完故事的戀戀山城,十七八歲的年紀,有著用不完的精力,和止不住的興奮好奇。
一直被以為的事情,來到這裡可能就會有很大的感受差異,現在生活的世界把太多東西變的方便了,容易了…,這些東西被包裝的很像我們所以為的那個東西,但那也僅止於「像」罷了。
便利精美的包裝下,遺漏了這裡的雲霧,這裡的森林和火車出發的鳴笛聲。
就像便利商店裡隨手可得的奮起湖便當,看起來很像,包裝上的文字也說他就是…,但是當你真的呼吸過這裡的空氣,品嚐第一口的滋味時,還會不會以為那個從微波爐裡拿出來的飯盒,真的就是你手裡的這個?
沒有在這裡的親身體驗,對你而言,不過就是個普通不過的便當罷了。
一場旅行對你的意義,有時候是來自於你看這個世界的方式。
就像吃飯的習慣,有人喜歡細嚼慢嚥,有人習慣狼吞虎嚥。
細嚼慢嚥和狼吞虎嚥一場旅行,都可以是旅行,但是消化這場旅行之後所產生的價值卻不會相同,一場旅行留下的一張張照片或是一段段的記憶,沒有了故事的襯托,也就顯得索然無味了。
我們學著辨識常見的昆蟲花鳥和植物,學著看天上的雲,學著完成一個個用處不同的繩結,學著去觀察,學著去記憶,學著辨別東西南北,學著去搭好一個帳棚,學著去認識我們的國家和腳下這片土地或是學著去經營一個小隊,學著一起計劃一件事,然後一起完成這個計畫………,就某種意義而言,不就是學著如何看待以及如何去玩成一場旅行?
而一場旅行所能回饋給你的,可能將出乎你的意料之外。
旅行的快樂,可以不必來自於新鮮刺激的絢麗聲光或是硬體娛樂,甚至不必呼朋引伴。
一個人可以因為一場旅行而快樂,一群人也可以。
如果我們擁有為旅行賦予價值能力的話。
意外在奮起湖邂遘為新戲開拍勘景的梁修身導演,近年來的「再見忠貞二村」、「移民天堂」、「長假」、「比賽開始」…等作品,描述的都是社會角落的溫馨小品,如果不是眼尖的老石發現,我們也就這樣擦身而過了。
緣分,讓我們有了交集和一場對話。
從他口中得知森林鐵路經營管理權即將交回林務局,只是不知道這裡所說的經營管理權交回林務局,指的會不會是去年十月間農委會和交通部的「共識」,只要農委會解決合約問題,台鐵接受林務局委託,接手林鐵的養護?
而交通部長在去年十月阿里山公路恢復通車的典禮上宣布林鐵將「全線」修復,並且優先修復竹崎到奮起湖,以及森林遊樂區到祝山路段,這張支票是不是真能兌現?
趁著趙伯伯聊天的空檔,走訪幾個隧道,30和29號兩個人工掩體隧道間的路段,有大約20公尺 的坍塌範圍,大量的泥土夾雜著巨大的岩石和杉木,傾瀉在鐵道上,還有一部分的鐵道路基也因為地基的流失而懸空,隧道內外被水流沖出一道道又長又深的溝痕,可以想見當時雨水造成的水勢有多強大,咖啡店的翁姐說水災那時,車站下方的奮起湖飯店全淹了水,就差沒淹到樓上的7-11。
28號隧道前段人工掩體部分狀況還不錯,鐵道兩旁有怪手履帶壓過的痕跡,鐵道中央也有怪手的鐵鏟刮痕,想必林務局早已經先對隧道做了清理的工作,種種跡象判斷,大約是在去年十月份左右;走到和舊隧道的交接處,隱隱感覺隧道形狀和以前有些不同,隧道高度似乎變高許多,觀察兩側岩壁,發現幾乎都是新剝落的痕跡,當時推想舊隧道本體或許有坍方的情況,才會使高度看來高出許多。
當下決定在這裡折返,不打算再繼續往下山側的出口前進。
在又黑又深的隧道裡前進,爬過坍方的土石堆…,年輕的伙伴覺得像極了一場酷極了的冒險,只是他們並不明白這冒險背後的涵義是什麼。
當年的我們鼓起勇氣踏上鐵道的起點,走過深邃漆黑的隧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重新認識關於這條鐵路的一切,看著小火車循著他指引的方向來回馳騁於山林雲霧之間,看著一次又一次疾風暴雨帶來的天災阻斷了他的生路,看著人為的災難使他漸漸失去昔日的丰采,看著當初意氣風發的他如今卻是氣若游絲,等待人們對他最後的判決。
當時冒的險,這一生都值得。
如果經歷過這一段,你會花更多時間去凝視,而不是急著去探索。
可惜今天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悠閒等待夜晚的到來,而是得搭上唯一下山的班車,回到喧囂紛擾的世界,沒有了火車的陪伴,奮起湖看起來蒼老了很多。
說到當時的夜晚,那可就精采了。
那是阿水、老石和欣怜和你們一般大的年紀。
我想,這一場旅行,我們都是快樂而滿足的,說不定你還會超級慶幸自己選擇上來走上一遭,而不是百般無聊地耗在家裡和電視電腦廝殺纏鬥,或是漫無目的遊走在人潮擁擠的街頭。
趙伯伯說,就算我們帶了200個人上來,他都有辦法搞定。
我說,我也希望真有一天我們能帶上200個人來看你。
事實是,我們還是免不了要去面對團群存續所要面對的問題。
每個人,是不是都認清自己應該扮演的角色,是不是甘於付出成長所必須的代價?
應該開始獨立的,是不是還依賴著?應該向前的,是不是不進反退了?應該努力的,是不是被明天再說給說服了?應該被實現的,是不是已經忘記了?
當你說「我已經盡力了」的時候,要知道,你可能還在用過去的你過去的標準衡量今天的你。
不過,「盡力」總比「放棄」好,因為盡力至少嘗試過,而放棄是連開始都談不上。
這次團旅行的舉辦,不能不提到勞苦功高的老石,但願下次負責主辦的伙伴也能辦的像他這麼甘願,但是不能像他這麼愛拖拖拉拉。
阿公的名號畢竟不是浪得虛名,有時雖然嘴巴愛碎碎念,但是對於照料尊稱他阿公的年輕伙伴,也算是投入了一番心血。
還有期待。
團旅行的這天,大概沒有人記得或知道今天是「123自由日」,伙伴們不妨看看這個節日背後的歷史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80%E4%BA% 8C %E4%B8%89%E8%87%AA%E7%94%B1%E6%97%A5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pic.pimg.tw/pfscout1988/1383140117-288302210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