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下午,在田間騎著車頭已經歪一邊的腳踏車遊蕩,披著溫熱的冬陽,看看新播種的稻子、玉米,正在收割的甘蔗、蔓生的花草、飛舞的小白蝶、巡田水的農夫,空氣裡有溼潤泥土的香氣夾雜著汽油柴油味,然後一邊把腦子裡紊亂的念頭依序整理分類。

打開一個研習營日程表格的新檔案,填上日期以後就怎麼也敲不下一個字。

研習營從早期的訓練營一路演化成今天的操作模式以及課程設計,有多少人在這共處的每日每夜裡累積出對我們這個團隊以及身為童軍人的驕傲和感動,每個人的心裡總是在這時候燃起一把炙熱的火焰,期望那個共同編織的理想得以實現。

彷彿在這個祕境裡獲得強大的加持力量,能夠在轉身時面對緊追而來的現實考驗。

所謂的力量在此刻幾乎變的無堅不摧。

但是現實這個對手的力量實在強大,先是丟出「時間」拖延和你正面的對決,然後再利用時間引誘出潛藏在你心裡那個名為「怠惰」的臥底,接著再縮小你的視野,讓你看不見更遠的前方,最後再幻化出更多的誘惑,讓你忘記曾經想要堅持的信念,於是你悄悄放下了磨利的刀擦亮的盾牌。


束手就擒。


如果以半年舉行一次來算,這個研習營只佔半年約百分之二的比例,但是對於我們的團員養成卻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大部分團員對團群觀念的養成,都是在這三、四天裡成型。

然而多年實施下來,我發現這三、四天的訓練成效是依時間遞減的,也就是團群運作的高峰往往只短暫出現在這幾天裡,一旦活動結束,運作的積極度就會逐漸降低乃至於停滯,團隊運作如此,團員個人的進程進度也是這樣。

就像是一間廟半年總有一次香火鼎盛的大拜拜,其他一百多天裡香客卻是寥寥可數的怪異現象,更何況最近開始,這半年一次的大拜拜還有盛況不再的跡象。

這當中的因素自然有值得探討的地方,研習營的課程活動設計自然並非唯一的原因。

卻很重要。

前面說過一個研習營活動往往會形成團群運作的高峰,要延續這樣的運作並不容易,但可以討論如何延緩遞減的程度和速度,這有賴於團集會或是其他團活動以及團隊領導技巧的輔助;而就研習營來說,我並不是沒有想過將歷屆研習營的實施計畫整理成一個個的模組,日後舉辦只需要套用這些模組照表操課就可以,不需要每次都挖空心思費心設計。

但我只要一想到那遞減的效益,就覺得這樣做並不妥當,因為事實證明這樣的活動安排還有被視而不見的死角。

藏著魔鬼的死角。

明知所剩時間有限,但這次的研習營日程設計卻難以開始,並不是因為參加人數不踴躍讓我感到意興闌珊,而是因為越是這樣,越有必要重新調整研習營的活動設計,以及定義,如果再不適時做調整和改變,後果與前景都不該有太過樂觀的期待。

而就算這樣做,仍然必須冒著很大的試驗風險,可能狀況會更糟,也可能會刺激出新的火花,但不論怎麼樣,在峰與谷的高低落差之間,我們正往低谷行進是不爭的事實,而現在要做的,是在決定上與下之間的轉彎處。

如果你知道,就不需要因為身處在前往低谷的路上感到恐懼和灰心,真正需要擔心的,是看不見也不知道正走在這條路上。


我認為,簡化流程以及聚焦研習營活動設計的重點是首要之務,甚至對於過去著重於「講」與「聽」的對應關係都需要有所調整,加大「討論」的比例。

長久養成的習慣和方式要改變並不是一朝一夕,但能開始總比不知道要做來的強一些。

而一直以來我們養成聽命行事的習慣,並不能讓團員產生思考的能力,一直以來無法明確知道自己身處何處,該做什麼,什麼是該做什麼又不該做,以及思考出個人的責任以及定位究竟是什麼。

個人的責任和定義需要由別人來體醒你,這不是很奇怪嗎?

就像英國前首相 柴契爾 夫人所說:「當領導者和當淑女其實沒什麼兩樣,如果你老是要別人提醒你是,就證明你根本不是。」

換個方式來說,如果自己不去探求這些問題,那麼表面上看是醒著的人和熟睡並沒有兩樣。

童軍的訓練方式並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牢不可破的訓練教條,深究童軍訓練的根本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出健全公民,這和多數的團體其實並無差異,而健全的公民究竟是什麼?若要從理性層面去看待,天下雜誌近期發行的教育專刊算是說明詳盡,也有具備參考價值的範例,簡單而言,就是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責任意識的人,而就感性層面來說,就是希望你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是的,就是賽德克巴萊所說的「真正的人」。

真正的人,必須是覺醒的,必須是明白自己的存在意義與價值的。

唯有在覺醒的狀態之中,你才能思考自己存在的意義與價值,才能知道個人的責任何在,明白這些以後,才能將個人的價值回歸於社會,最後再回歸於對個人價值的肯定。

看過魏德聖的賽德克巴萊,不妨去思考賽德克族若沒有個人的覺醒,會不會有整個族群意識的覺醒?如果沒有了這些覺醒,他們何不繼續讓意識沉睡?何必去保護獵場?何必去告慰祖靈?何必用生命換取必然的犧牲?

我們當前的訓練方式,並不足以到達這個層次,若不提升,就只能在不真實的表象上面徘徊,以為這個徒具形式卻無法深入到個人核心的樣子,就是童軍活動的模樣。

這些是理論,而我要實驗的是實施的方法。

套用到研習營裡基本的架構就是精確和精簡,也就是前面所說的聚焦於重點以及精簡流程。

我們常常希望把一個活動設計的很花俏,於是拼命塞進很多的項目好讓人覺得琳瑯滿目、內容豐富,卻反而模糊了一個活動的焦點,每個看起來都很好,卻沒有一樣能夠留下深刻印象,與其如此,不如聚焦於單一項目,熟練並且深化這個項目,只會一項總比每項都略懂來的強。

就像是「京劇啟示錄」裡,李國修飾演自己父親的角色,所說的那句話:「一個人一輩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功德圓滿了。」

但其實,精確與精簡來容易,卻和用一幅圖畫表達一個故事和一件事同樣不容易,畢竟精確和單調,精簡和空虛其實只有一線之差。

我必須告訴參加這次活動的羅浮伙伴,也許必須犧牲一次你們期待的旅行,來換取一個沒有肯定成效的試驗。

可是我還是要告訴你們,旅行的方式有你所知道的方式也有你所不知道的方式,有看的見的也有看不見的,但只要你不是清醒的,對你來說去哪裡並無區別,也許目前你所知道的旅行讓你覺得旅行是件美好的事情,可是你還是不知道為什麼?

讓自己的心智從這裡到那裡,從停滯到成長……,這個過程也是種旅行,雖然看不見卻影響深遠。

寫到這裡,對本來模糊不清的研習營的型態漸漸有些輪廓依稀可辨,遺憾的是沒能面對面與各位討論這個過程。

團群的改變是持續進行的,沒有所謂的終點,也不會有所謂的完美,就如同看似一切安靜沉睡的深夜裡,還是有閃爍的星光、發芽的幼苗、求偶的青蛙和流動的微風。

改變是持續發生的事。

成長也是一樣,因為世上並無所謂的完人存在。

一月團集會時,和大家分享了這麼一段話:「心態決定思想,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對個人是如此,對一個團隊也是一樣。

而我們必須從心態開始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fscout1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