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042月成立的Facebook ,創辦者之一的馬克朱柏格(Mark Zuckerberg),當時是哈佛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到了2009年的今天,全球已經有超過三億的人口使用這個平台。

昨天的座談會裡我們談到Facebook的原始創作靈感是來自於當時學校當中人手一本印有姓名、照片、地址、科系、興趣等個人資料的印刷小冊子「The Photo Address Book」,它的作用就相當於我們所說的「通訊錄」,後來因為The Photo Address Book這個名字太長,大家就乾脆把它叫做「The Facebook」。

馬克朱柏格將這樣的概念延伸到網路上,也就是設立一個網路版的The Facebook」,據說他只花了短短一個星期時間就完成這個網站的建立,登記加入的每個人都必須寫上一篇自我介紹,同時把自己所喜歡的電影、音樂、書籍、興趣、嗜好甚至是自己在學校裡選修的課程開列出來,短短幾個星期之內,有超過半數的哈佛學生加入會員。

不久之後,Facebook的熱潮開始延燒到美國兩千多個學校,甚至是英國,Facebook形成一股風潮。

不過據說Facebook最早的雛形其實來自於馬克朱伯格中學時代就讀的菲力普斯‧埃克塞特斯私立高中(Phillips Exeyer Acadmy)在馬克朱伯格畢業那一年,學生會已經說服學校把The Facebook放到網路上http://student.exeter.edu/facebook
然而Facebook的用途究竟是什麼,恐怕才是團伙伴們最需要先明白的問題之一。


最簡單最直接的回答就是:Facebook就是你的個人網路名片。


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總會有機會去介紹自己去認識新同學、新朋友或者是新同事,然而有別於傳統名片,Facebook能夠和你的朋友迅速交換資料,快速建立起自己的交友網路。

所以,「如何建立自己的網路名片」,才是成為Facebook會員的首要任務和最重要的目的,因為你的網路人脈就從這裡開始。

1127期的商業周刊裡面曾經提到,大多數人所經營的人際關係是屬於「強連結」strong tie)人脈,簡單來說就是很熟的朋友、同事、同學之間的關係,不過有人卻發現,跟「半生不熟」的人所產生的「弱連結」(weak tie),對我們的好處更多。

所謂弱連結,只的就是那些很久沒有聯絡的朋友、同學或同事,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可是有一天,你可能會發現這些看來半生不熟的人反而更能為你的人際網路加分。

能夠把「弱連結」連結起來,這是MSNe-mail比較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關於Facebook這個人脈平台的魅力,我引述1127期商業周刊裡的一段話:

朱柏格剖析,這種新的社群網站,是幫你把「真實的人際關係」帶到網路上,而不是「無中生有」的讓你去接觸陌生人。網路趨勢專家劉威麟用「人脈管家」,或是「存朋友的箱子」去定義它。 偉太廣告總經理周筱俐,使用Facebook一年,雖未刻意在網路上找尋朋友,但如滾雪球般,她已有一百多個線上朋友。她發現,這個平台的神奇處在於:

一、聯絡舊朋友:當你將個人資料登錄,數百筆的電子郵件地址也自動轉入,系統會幫你發信邀請朋友們加入你的Facebook,多年不見的朋友會再聯絡上。


二、認識新朋友:當你在睡覺時,系統會自動分析你現有的朋友清單,當某人同時是你朋友的朋友時,便會顯示在「People You May Know」(你可能認識的人)的項目中,這可以幫助你發現未曾加入的朋友,也可以從共同的朋友開始,認識新朋友。


三、創造「當我們同在一起」的感覺:它會自動記錄你在Facebook上的一舉一動,當朋友一登入網頁,會看到你去哪裡旅行,最近跟誰成為朋友,即便不聯絡也不會生疏。


四、聰明管理社群:把朋友分類的群組,也可以如國外年輕人般定義,這是「約會兩次,大有發展性的朋友」、「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等等。
劉威麟分析,若FacebookLinkedIn等「社群網站」,是幫大家把人脈串在一起的平台;那麼,TwitterPlurk等「微網誌」,就是透過讓人隨時發表感想的機制,讓人脈圈互動更緊密的工具。

它的連結力,實現MSN做不到的 使擴大人脈圈的門檻降低、時間縮短。

 

詳細內容,可以到原始出處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webarticle.php?id=37046&p=1看看。

關於Facebook的一些使用技巧,伙伴們可以到http://facebook.zone.gamebase.com.tw/zone/facebook/wekey/%E6%96%B0%E6%89%8B%E5%B0%8E%E5%BC%95/

這裡來看看。

 

不論是先前的Plurk以及現在推薦大家的使用的Facebook,都是希望伙伴們能夠及早體驗微網誌時代的來臨,熟悉這些方便好用的網路工具,對團伙伴之間的交流乃至於拓展個人的人際關係都有一定的幫助,但這是正向或是負向,還是取決於使用者本身。

不要忘了原來的目的和用途,也不要過度沉迷和依賴。

希望這一篇關於Facebook的簡介文章,對團伙伴們有所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fscout19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